新闻中心
这座近百年历史的体育场有新动向
本文转自:辽沈晚报
位于沈阳市皇姑区已有96年历史的汉卿体育场,最近有了新动向。
位于沈阳市皇姑区已有96年历史的汉卿体育场,最近有了新动向。
7月23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汉卿体育场部分设施、树木排迁工程竞争性磋商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对汉卿体育场内部的部分设施等工程提出采购需求。
《公告》中明确,此次工程的采购人为沈阳市皇姑区城市管理局,采购需求为对汉卿体育场内部分设施进行修缮,对树木进行排迁,环境整治,增设路灯及监控摄像头等。
承载了诸多历史、也见证了中国体育事业起步的这座汉卿体育场,同时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否能借此焕发新的生机?也是此次《公告》发布后,引发沈阳市民广泛关注的重点。
体育场正处于封闭状态
7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北陵公园东门附近的汉卿体育场,整座体育场处于完全封闭状态,无法进入。从附近居民楼上,可以看到整个体育场内部的情况,此时体育场中间和看台附近有很多树木,体育场的看台已经比较破旧,上方的栏杆有部分地方已经缺损。
在汉卿体育场西侧是如今的口袋公园长春园,环境优美,是市民散步休憩的好地方。在公园的一个标识牌上写着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相关介绍。
“老多年没开了!年轻的时候还总去里面锻炼呢。”家住附近的李大爷说道。听说有了新动向,李大爷表示,希望有机会还能重新走进这座体育场。
张学良出资兴建
曾是第一座现代化体育场
1929年,第十四届“华北运动会”在沈阳举行。为此,张学良捐资,在东北大学旧址上修建一所现代化体育场,这就是现在的汉卿体育场。
体育场包括400米跑道的田径场、两个篮球场、两个排球场和两个网球场。体育场建筑面积3189平方米。东、西、北侧为看台区,呈马蹄形,可容纳3万人,主看台为罗马式建筑风格,所以又被称为罗马式马蹄形体育场。
体育场的看台是钢筋混凝土和砖混结构二层,东、西入口处为三层,正门主要入口是三座高大的拱形门,周边入口各门以《千字文》的头两句(即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分别镶嵌在各门的上方,作为标记和序号,以誉体育场的气势宏大,十分典雅。看台下设有浴池、休息室、仓库等。
这也是当时全国的第一座现代化体育场,建成后成为当时沈阳的标志性建筑。为了纪念张学良为东北体育事业所作的贡献,这座体育场后来更名为汉卿体育场。
刘长春在这里跑出百米纪录
走上奥运赛场
不但建筑有特色,这座体育场也见证着中国体育事业走向世界。1929年5月,第十四届华北运动会在这里举行。当时为东北大学学生的刘长春正是在这里一个人包揽了100米、200米和400米冠军。据当时的报纸记载,刘长春的百米成绩是十秒五分之四,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十秒八,这也创造了当时中国百米短跑的最快纪录。1932年,刘长春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成为第一位正式参加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
已闲置近20年
有望变身文旅新地标?
2001年,汉卿体育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沈阳市皇姑区政府2020发布的一份《关于对汉卿体育场进行保护性修复提案》的回复中,记者注意到,2006年底,沈阳体育学院搬迁,体育场便闲置使用。2015年9月,皇姑区政府相关部门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卿体育场进行了抢救性保护,对该文物建立了全封闭围挡。
从2006年至今,汉卿体育场已闲置近20年,此番新动向是否意味着体育场有望重开?在皇姑区政府官方网站上,2025年3月18日,皇姑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关于昭陵周边旅游景点推介的提案》的答复中这样提到:“首先,汉卿体育场作为具有历史底蕴的体育场所,计划打造成集运动、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旅游打卡地,让游客在感受体育魅力的同时,了解沈阳的体育文化历史……”
本报首席记者 王晓倩 韩涛 文并摄